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4-04-29   |  浏览次数:

4月25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在生地楼180会议室召开。这是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自2023年8月入选“北京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以来首次开展的全体成员研讨活动,地理学部及其下设的二级机构地理学院为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给予了大力支持。

会议线上与线下同步举行,由虚拟教研室负责人朱华晟教授主持,特别邀请到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周涛教授、学部地理学院副院长程杨教授、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靳剑辉副编审、黄惠倩编辑出席会议。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的30余名教师代表与部分研究生亲临现场或在线参会。



线下参会教师合影



线上参会教师合影

学部副部长周涛教授致辞时表示,人文地理学是理解陆地表层自然特征与人文要素交互关系的履带,越来越多的地理学、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问题与国家需求问题需要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支撑,因此这一次人文地理学虚拟教研室研讨会不仅是人文地理本身的教学盛会,亦是为其他相关学科与人文地理学交叉融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他强调,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现有地理信息技术和人文地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可持续的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周涛教授为参会嘉宾简要介绍了地理科学学部,表示学部学科齐全、实践平台完善,能够为人文地理教学与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并祝愿人文地理学虚拟教研室的发展得越来越好。



地理科学学部副部长周涛教授致辞

地理学院副院长程杨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野外考察与实践是地理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北师大地理学科践行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充分认识人文地理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理念。虚拟教研室依托信息技术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高校的地理教师,为各地高校教师分享先进的教研理念和优秀的教研成果提供平台。



地理学院副院长程杨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童昕副教授作了题为“产业地理:连接全球视野与地方行动的实践教育”的主题报告。报告从一再复现的教育困境出发,认为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够突破困境,这也是为什么要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接下来童昕老师以联合国人居署的城市智慧减废项目、中荷国际合作的城市智慧减废网络项目和燕园街道生态文明社区共建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社区参与式研究方法”,该实践教学旨在以北大校园为实验室开展实践,采用科学方法设立目标和评估效果,利用GIS工具开展社区参与式研究。最后,童昕老师阐述了人文地理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指出理解世界的真理需要从发自内心的实践出发。



北京大学童昕副教授作主题报告



北大燕园街道生态文明社区共建项目

首都师范大学的王茂军教授作了题为“点面结合,长期追踪——提升学生多维乡村地理实习技能水平”的主题报告。报告以人文地理实习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出发,指出人文地理实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素养、地理研究能力、地理实践力、跨学科融合能力。基于多维培养目标,首都师范大学采用“点面结合”和“长期追踪”的实习模式,制定了乡村地理实习的具体内容。通过在广阔的地理空间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地点(点)进行深入研究,再将这些点的研究扩展到更大的区域(面)中,以形成对该区域整体的理解和认识;通过长期追踪,学生能够观察到同一地理现象或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变化,加深入理解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以及这些变化对当地社区和环境的长远影响。王茂军教授表示,乡村地理实习提升了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和人文地理学专业技能。



首都师范大学王茂军教授作主题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实习成果展示

朱华晟教授作了题为“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探索与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实践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尤其近四十余年来,通过在北京、长三角、以及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外建立实习基础,不断完善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随后他重点阐述了在多场景混合式教学、项目制学习、部门-综合贯通、课程群教学团队组建、校际与跨校区教学团队探索等教学组织方面的持续探索与初步成效。最后他展望了未来跨区域虚拟教研室的合作愿景,希望能以共同兴趣为基础,通过开展充分、广泛的研讨与交流,建立并完善虚拟教研室的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共建并共享优质实践教学资源,探索面向未来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支撑教研室各成员学校的一流专业建设与拔尖人才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朱华晟教授作主题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综合实习课程立体式教学资源建设

随后,参会教师围绕立足地理学科发展,聚焦实践教学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周尚意教授指出,地理实践对于质疑先验模型、提出科学问题、验证已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增加人文地理学生对世界的感悟力;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靳剑辉表示,人文地理实践教学过去始终受时空限制,而虚拟教研室为各个地理高校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交流平台,促进高质量地理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流动;首都师范大学王鹏飞教授提出,人文地理实践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地域性,各个学校应当根据实习地点的地域特点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中国科学院大学杨振山研究员认为,人文地理实践教学虚拟教研室需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层次的目标,未来可以考虑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高效的选择实习地、差异化制定实习方案;北京联合大学成志芬教授指出,各个高校的人文地理实践方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如何融合不同地理高校的实践教学值得进一步探讨。此外,西南大学王立老师、中山大学赵莹老师、南京大学古恒宇老师、以及宁夏大学王彦伟老师也在线上发言或提问。

北京大学童昕老师针对不同高校如何差异化制定实践教学方案作出回应。她指出,人文地理实践教学虽然是从特定的小尺度区域出发,但是让学生解决身边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方案的普及和应用;首都师范大学王茂军教授针对地理实践的教学意义进行回应。他表示,人文地理实践教学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世界感知的好奇,并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技能。



交流讨论现场



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点评



北京师范大学周涛教授发言



高等教育出版社靳剑辉副编审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王鹏飞教授发言



中国科学院大学杨振山研究员发言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成志芬发言



北京大学童昕副教授现场回应



首都师范大学王茂军教授现场回应

此次会议是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改革虚拟教研室建设的一项重要研讨活动,老师们提出了人文地理实践教学改革的多个探索主题,也为后续虚拟教研室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